- - 溫濕度模塊/探頭(21)
- - 溫濕度數字輸出模塊(6)
- - 濕敏電容傳感器(3)
- - 濕敏電阻傳感器(3)
- - 溫度傳感器(4)
- - 溫濕度變送器/儀表(10)
- - 結露傳感器(2)
- - 紅外溫度傳感器(3)
- - 光纖折射率傳感器(1)
- - 光纖信號調理器(5)
- - 光纖溫度傳感器(3)
- - 光纖壓力傳感器(9)
- - 光纖應變傳感器(3)
- - 光纖位移傳感器(1)
- - 無放大輸出壓力傳感器(2)
- - 放大輸出壓力傳感器(2)
- - 微壓傳感器(1)
- - 不銹鋼壓力傳感器(1)
- - 數字輸出的壓力傳感器(3)
- - 稱重傳感器(3)
- - 陶瓷壓力傳感器(2)
- - 硅蝕刻技術全系列壓力傳感器(9)
- - PC板安裝壓力傳感器(9)
- - 壓力變送器(5)
- - 紅外發射二極管(5)
- - 光電晶體(接收管)(4)
- - 光電斯密特接收管(2)
- - 紅外檢測儀(1)
- - 編碼器傳感器(1)
- - 反射式光電套件(2)
- - 槽型紅外光電傳感器(2)
- - 條形碼傳感器(1)
- - 血氧分析傳感器(2)
解決方案與產品應用
PM2.5監測市場規模將達400億, 國內企業迎新機遇
更新時間:2020-07-28 16:07:10
應用介紹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飛速發展,環境問題正逐漸凸顯,尤其以大氣細顆粒物(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天氣頻發。
作為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PM2.5易于載帶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可進入人體肺泡并沉積,其載帶的多環芳烴等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隨著人體循環系統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對人體健康和空氣質量等有重要影響。
自古以來,人們就充分認識到大氣中細顆粒物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早在19世紀后半葉,人們已經注意到了大氣中的細微粒子并開始研發儀器進行觀測,產生了氣溶膠科學和氣溶膠測量方法學。20世紀60年代,微電子、激光、計算機技術、現代化學和電鏡技術的迅速發展,研發出了適合大氣環境的顆粒物濾膜采樣和化學分析方法,極大提升了顆粒物自動監測儀器的精密度和準確度。
在我國,大氣PM2.5等大氣污染監測裝備技術研究起步則相對較晚。2000年,先河環保成功研制出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在此基礎上,先河環保與清華大學、中科院安徽光機所聯合承擔了863計劃"大氣細粒子連續監測技術與設備"課題,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M2.5監測儀器。
2011年起,我國陸續發布顆粒物監測儀器和監測方法相關標準。2012年2月,國務院日前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首次增加了“PM2.5”監測指標。3月5日,有關部門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相繼開展細顆粒物等項目監測;2014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辦法》指出,考核指標包括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和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兩個方面,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以各地區細顆粒物(PM2.5)或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下降比例作為考核指標;在2016年發布的機動車“國六”標準中提出,進一步加強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排放限值,總體目標是在國五標準上加嚴30%。
可以看出,國內對PM2.5等超細顆粒物監測的市場需求正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布局PM2.5監測站點,預計市場規模將達300-400億。國內企業若想分得這一塊“大蛋糕”,還需要大力加強自身研發能力建設。相信在國家和政府的扶持下,國產監測儀器一定能用行動打破質疑,獲得市場認可。
深圳新世聯代理的英國alphasnese的PM2.5傳感器OPC-N2,正是基于超細顆粒物監測市場應用,可同時監測PM1、PM2.5、PM10。